石蛙養殖棚
  
  知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外景
  
  公司的青年團隊
  紅網靖州站10月28日訊(分站記者 劉傑華 通訊員 唐濤)“我們是'石蛙王子'! 我們要做中國'石蛙王 '!”10月27日,走進位於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寨牙鄉江口村山溝溝里的知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一個個仿生態養殖池裡,泉水嘩嘩地流淌,蛙兒歡快地歌唱……筆者在這不僅見到了奇特的仿生態石蛙養殖場,更聽說了一個老知青團隊和青年大學生團隊聯合創業,爭做中國“石蛙王”的傳奇故事。
  攻剋難關 “孵化”“變態”技術全國領先
  石蛙,學名棘胸蛙,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目前發現的單體最大的蛙類,以獨有的藥用和食用價值,高蛋白、低脂肪和富含多種獨特微量元素,成為餐桌上的最愛,被美食家稱為“百蛙之王”。目前,生態養殖的棘胸蛙市場上供不應求,批發價每斤100元,春節前後每斤高達150元。
  “人工養殖石蛙,既可以保護生態環境,輓救瀕危野生棘胸蛙,又可以發家致富,可謂一舉多得。”公司執行董事、技術總監董心忠笑著說。
  “老知青”董心忠和“大學生”董亮是一對父子,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正是董心忠當年知青下放的地方,就職於中國銀河證券投資部的“白領”董亮和他的大學生團隊,追隨董心忠來到人跡罕至的山溝溝,亮出“中國石蛙工廠化養殖領導者”口號。
  蛙好養,卵難孵,小蝌蚪變態成活難!大家笑容背後,知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成長之路並不平坦。
  2012年6月,董心忠在另外兩名知青隊友袁桂蓮、趙世海的支持下,一頭扎進靖州排牙山林場的深山老林,開始石蛙人工養殖試驗。雖說從事養殖業、飼料加工業30餘年,董心忠積累了一套獨特完整的養殖技術,但對於石蛙這個“野東西”,董心忠還是忽視了“蛙卵孵化”和“蝌蚪變態”兩個危險期。當年,蛙卵的孵化率只有20%多,蝌蚪的變態成活率也只有20%……
  失敗了重頭再來。為了摸索孵化經驗,董心忠時常三更半夜蹲到種蛙場里,聆聽“呱、呱”的蛙叫聲,觀察種蛙有沒有異常情況, 細心地記錄種蛙的繁殖與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針對石蛙的吃飯問題,他拋棄了傳統的只提供黃粉蟲的喂食方式,而是加入蠅蛆並打漿發酵,自己配置“營養套餐”,補齊許多微量元素,保證石蛙營養的正常攝入,增強石蛙的抵抗力。
  在石蛙由蝌蚪變成蛙這段死亡率最高的變態期,他迎合石蛙由食用植物到食用動物的轉變,研發餌料,給石蛙增加營養。
  對於石蛙賴以生存的居住環境,他也費盡了心思,做了許多創新性的改善:蛙池的水泥面不能太粗糙,不然石蛙會磨破皮導致細菌感染;蛙池要造成斜坡式,不然無法滿足石蛙兩棲的生活需求;水流速度要均衡,房間要保持通風,不然會超出石蛙生活的水質溫度,導致其大量死亡……
  今年8月,董心忠和大學生們一起設計製作的“高密度流水孵化及蝌蚪分離裝置”問世了。一個1米多高的支架,一層層疊著四五層水槽,每一層水槽中間都隔了一層網格,蛙卵浮在網格上,蝌蚪鑽到網格下,自然分隔開來,非常方便。“看起來很土,但絕對是國內首創,而且效果一流,孵化率達到了95%,傳統的方法只有60%!”隨著孵化技術的創新,“蝌蚪變態成活”技術也取得重大突破,成活率達到了90%。
  董心忠和年輕的大學生們做好了準備,大展拳腳。
  
  董心忠在傳授孵化技術
  
  董亮在介紹“高密度流水孵化及蝌蚪分離裝置”
  回歸“田園” 工廠化養殖大有可為
  “我不是'石蛙王',這群年輕的大學生才是公司真正的主人!”2014年5月4日,青年節,占地面積32畝的靖州縣知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寨牙鄉江口村掛牌,董亮接過父親的“交接棒”,成為這個青年創業團隊的“旗手”。
  他的團隊成員:喻曉,湖南大學,中國銀河證券投資部;謝立華,西安財經大學,景鵬控股市場總監;黃合成,湖南生物機電職院,長沙桶裝水老闆;孫林,湖南鐵道職院,東莞電子廠倉儲主管;諶旭東,江西九江學院,深圳某廣告公司設計師;吳明峰,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張遠均,銅仁職院,海大集團百容水產技術元;陳景國,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福建西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9名成員,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大學,學的是不同的專業,相同的是,他們來知科之前都有一份穩定安逸的工作。
  創業初期,幾個年輕人們住在用臨時搭建的簡易棚里,裡面只有一張床,沒有電視,沒有網絡,也沒有鄰居,他們開始了艱辛而漫長的創業路:建造蛙舍、開挖蓄水池、喂養種蛙、檢測水質……什麼活都是自己乾,吃的是粗茶淡飯,乾的都是臟活粗活,年輕人誰也沒有叫過苦,每天起早貪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他們的“寶貝”。
  “我們這的石蛙,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純生物飼料,它們的排泄物又完全被雞鴨和池塘里的魚兒消化,所以這是一條純天然的生物鏈。”董亮和伙伴們甚至開了幾畝田和幾分地,種上了水稻和蔬菜,還養上了雞鴨和魚,曾經的都市白領儼然過起了本色的農民生活。
  “培養昆蟲後剩下的廢料,石蛙排泄的廢料含有豐富的昆蟲蛋白和未消化的飼料營養,是雞鴨特別喜愛的食物,雞鴨吃了長速快、肉質好、成本低廉。”董亮說,他們快樂的“田園生活”,真正的“生態農業”,讓四里八村的村民們“艷羡”不已。
  董亮給前來“學藝”的村民算了一筆賬:農村屋前屋後開發半畝地可工廠化養殖石蛙至少1萬隻,基建費用預算4000元,購置100對種蛙預算9000元,一隻蛙養到2兩以上的上市標準綜合成本為3.6元,再加上8000元的不確定損失,總投資是5.7萬元。幼蛙養殖到第二年年底可達到商品蛙,保守參考靖州最低批發價50元/斤計算,第一批次石蛙毛利為:10000只*80%(商品蛙成活率)*0.2斤*50元/斤=80000元,減去成本,第一年的凈利潤即可達到2.3萬元。
  “如果按靖州年均價85元/斤計算,效益則大幅提升,利潤更加不得了,5萬元的小投資,每年經濟效益翻番不再是夢。”10月18日,大學生們設在縣城步步高超市前的宣傳展台,被市民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
  工廠化養殖石蛙大有可為,一條通往財富之門的路就在眼前,村民們止不住地心動。
  
  “石蛙王子”們的住處
  
  “大學生民工”
  
  繁殖蠅蛆
  
  黃粉蟲是石蛙的主食
  放眼市場 “公司+農戶”前景一片光明
  跟隨董亮走進蛙棚,雖然已是深秋,但養殖場依然是“蛙聲”一片。揭開蓋在水池邊上的蓋板,藏在下麵的黑壓壓一片石蛙便暴露出來。一見到光亮,極具野性的石蛙便箭一樣地跳躍起來,四散逃去。
  董亮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累計在養殖場投入了80多萬元。第一批4000只商品蛙已經上市,從目前靖州本地市場的情況來看,55元每斤的價格很快被搶購一空。現在養殖規模已擴大到500多個平方,蛙池40多個,種蛙300多對,2兩左右重的中成蛙大約有5000多只,剛脫尾巴的幼蛙2萬多只,蝌蚪7萬多只。
  “知科公司從一開始就定位於集約化養殖石蛙,研究其工廠養殖模式。歷時3年,目前已完全掌握了石蛙工廠化養殖的各個技術關鍵,並且研製了很多先進實用的設施設備。”看著養殖池中悠然游弋的小蝌蚪,董亮笑容輕鬆、目光堅定。問及公司發展情況,董亮眉飛色舞:“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把公司建成集產、供、銷於一體形成全國性規模效應的石蛙生產和科研基地,採用'公司+農戶'的方式,無償傳授養殖技術,提供石蛙種苗供應,開展成蛙收購經銷,帶動周邊省、市、縣農民共同致富。”
  目前,公司已將科研成果“工廠化石蛙養殖”、“高效循環養殖”體系整理成冊,免費提供給有志於石蛙養殖的農戶,並開辦特色養殖學習班,推廣養殖管理經驗。按照計劃,公司已在全縣適合發展養殖石蛙的大堡子鎮、平茶鎮、寨牙鄉、藕團鄉、文溪鄉、新廠鎮、坳上鎮、鋪口鄉、橫江橋鄉、甘棠鎮等10個鄉鎮各選定一戶石蛙蛙苗生產基地和一戶石蛙養殖示範基地,以起到窗口示範作用,推廣石蛙養殖,做大產能基礎。同時,公司的營銷團隊已在湖南、貴州、廣西、浙江、江蘇、廣東、福建等地佈局實體營銷網絡,還在互聯網電商平臺建立起2個專業網店。
  “石蛙養殖是個特色優質項目,前景一片光明!繼續穩打穩扎、總結經驗、理清思路,相信你們能摸索出一條帶領山區農戶脫貧致富的好路子。”10月2日,懷化市扶貧辦主任吳永平在考察時這樣鼓勵青年們。  (原標題:靖州:“知青父子兵”要做中國“石蛙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cojvopcluk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